《关山难越》《魂归》

Chinese A Literature  读书笔记 — 《 魂归 》《关山难越》

两篇本章一直都在呼应,有太多呼应的地方了。

  • 关山难越出自《滕王阁序》,魂归出自《楚辞》
  • 火蓝蜥蜴-强调了花纹
  • 湘楚之音
  • 《四郎探母》《陈情表》
  • 茶花,树林
  • 黄土
  • 灰白

第二人称写作,“漫山遍野茶树开花”。每篇文章开头都有一片不同的引文,引文描写了父亲衰老直至死亡的故事。龙应台特别爱用对话前言都像是一个场景一个场景的电影镜头(结构,手法都如同电影镜头)一般,既唯美又凄凉,展现父母垂暮的时光。

两篇文章都讲得是很难回归故乡的故事,关山难越讲了父亲的回忆过往,但魂归写了父亲终于回家了但是是魂归。

从点写到面,目送越来越凄凉。

几乎目送中的每一篇散文都有呼应之处,体现出了龙应台写作的谋篇布局和深思熟虑。其实所有的呼应之处都是龙应台刻意为之的。为了将文章中的事都串起来。几个点都是象征意义,更加能够升华主题更能升华文章内涵。呼应会让人看到文章后段时有恍然大悟的感受。

家乡深深的烙在父亲的心里,“茶花”就可以明了的看出,并且感到意味深长。

散文—形散神不散

每个散文都是看主题线索,全文都是用线索串起来的。

《关山难越》

并不是一镜到底,而是分镜头的手法,就像拍电影一样。

开始:以诗开头

第一幕:读诗,取鞋

第二幕:白天 父亲 工作

第三幕:晚上唱《四郎探母》

第四幕:孙子逗爷爷

最后一幕:以诗结尾

线索:对父亲思乡之情的理解过程

结构:重复的结构-有一段专门是反问句,并且重复了两遍。在文章的第二页中写出连续的一段是两个反问句:

  • “他是不是很想跟你说话呢,在命你取鞋的时候?突然又静默下来,是不是因为看见了你幼稚和不耐的眼神?”
  • “会不会,当他母亲将布鞋塞进他怀里的时候,他也是极其不耐的呢?会不会,他也是过了数十年,白山黑水艰辛涉尽,无路可回头的时候,才蓦然明白过来?”
  • “一阵奇怪的沉默之后,他突然说:“好啊,就教他们‘白日依山尽’吧!””

两段的问句将第一句在回忆作者的小时候,那时作者不理解父亲的思乡和无奈。

第二段的问句,讲到《四郎探母》,龙应台突然对父亲有了稍微深入的理解。

而当作者让两个小孩子去逗父亲的时候,讲到“白日依山尽”,理解了父亲的思想。

而直到《魂归》,作者才真正的理解了父亲的想法。

《陈情表》在文中代表了母亲。“他掏出手帕,坐在藤椅里开始擦眼泪,眼泪还是滴在那只灰白的布鞋底上。”体现出了父亲的孤独和忧愁,“布鞋”象征了故乡,象征了母亲的爱-是故乡的意象(以一个物品或是实际的东西来代表一种抽象的情感)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