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戒》阅读笔记

《受戒》作品描写了小和尚明海与农家女小英子之间天真无邪的朦胧爱情故事,蕴含着对生活,对人生的热爱,洋溢着人性能够和人情的欢歌。

文章开头就告诉了读者”明海出家已经四年了”,在刚开始的时候就告诉读者主人公和主人公的背景生活,并且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在之后的篇幅中要用大幅笔来描写寺庙中的生活模样。如果把《受戒》和《大淖记事》的开头相比的话,《大淖记事》中在前三篇描写的是大淖的风土人情画,而主人公出场的比较晚,《受戒》中则在一开始就表达了一切。

《受戒》全文用第三人称的口吻来叙述,但作者又不时变换叙述角度,这样使得作品在单一统一中又富有变化,人物在不停的变换,而在这样的变幻中变得生动活泼,小说更加显得有趣生动。小说《受戒》的题目在文章最后才出现,通过小英子的角度来写出,可见其实《受戒》这个题目在文章中并不是文章中枢或中心。小说之中不断插入不同的内容,“二是可以攒钱。只要学会了放瑜伽焰口,拜梁皇忏,可以按例分到辛苦钱。积攒起来,将来还俗娶亲也可以;”“他平常可是很规矩,看到姑娘媳妇总是老老实实的,连一句玩笑话都不说,一句小调山歌都不唱。”虽然有很多不同的内容穿插在一起但是文章内容并不显得很突兀不连贯反而更加的有趣自然。

文章中间会时不时穿插孩童般的手法,如同《大淖记事》一样,汪曾祺善于运用孩童般的手法来写作,有些片段像流水账一般,但是并不无趣,“小和尚的日子清闲得很。一早起来,开山门,扫地。庵里的地铺的都是箩底方砖,好扫得很,给弥勒佛、韦驮烧一炷香,正殿的三世佛面前也烧一炷香、磕三个头、念三声“南无阿弥陀佛”,敲三声磬。这庵里的和尚不兴做什么早课、晚课,明子这三声磬就全都代替了。然后,挑水,喂猪。然后,等当家和尚,即明子的舅舅起来,教他念经。”《大淖记事》中也有同样的手法““他们打你,你只要说不再进我家的门,就不打你了,你就不会吃这样大的苦了。你为什么不说?”

“你要我说么?”

“不要。”

“我知道你不要。”

“你值么。”

“我值。”

“十一子,你真好!我喜欢你!你快点好。”

“你亲我一下,我就好得快。”

“好,亲你!””

简单清新的故事情节

小说没有什么特殊的故事情节,作者将散文笔调和诗歌的意境营造手法引入小说创作,以纯朴淡雅的语言、自然洒脱的笔调,诗意的平铺直叙了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小和尚明海与农家女子西走英子的初恋被作者描绘得如诗如画,醉人如梦,文中还插入了大量的五行八作的见闻和风物人情、习俗民风。

诗意自然的风格特色

《受戒》中的景物环境描写表现了意境美,具有一种清新独特的田园抒情风格,这种风格的形成,是由于《受戒》在文体风格上,追求小说与散文、诗歌的融合,淡化情节和人物性格心理。文中有几处画面的描写使情寓景中,情景合一,明 子看到英子走后的一串脚印,而这一串美丽的脚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乱了。

风俗化的语言风格

受戒》是以汪曾祺的故乡苏北水乡为背景,《受戒》中语言表现出风俗化、口语化和美文化,使小说的地方色彩更加浓厚:

文中 描写荸荠庵和和尚们时用了具有地方风俗化的语言。介绍荸 荠庵时,门上的对联是“一花一世界,三藐三菩提”这正是 和尚念经的佛语,而三师傅仁渡唱情歌时,还唱了安徽情 歌,具有更加浓郁的风俗化。口语化体现在人物的对话中, 例如:“要死了,儿子!”“ⅹ妈妈的,又输了”

作者没有任何避讳,而是真实地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 征,也是对人性“真”的体现。美文化从最后一段看得最明 显,“青浮萍,紫浮萍。长脚蚊子,水蜘蛛。”颇有宋词的 味道。

《受戒》中作者的写作意图在于表现一种人性美,人性的善是世间最美的音符,是世间生命的精髓,这种美没有国界,没有年龄限制,也没有男女、平凡人和佛家弟子的限制,是人就会对生活有需求,对世俗有渴望。《受戒》中的荒唐故事是美,是人性美,是健康的人性美。正如汪曾祺在文章写成之后所说的:“我写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美和人性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

知乎对于《受戒》深层理解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