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骚》上课笔记

新治:憨厚的阳光的年轻的不善言辞,海味儿,对于爱情的态度懵懂却好奇却坚贞的男性角色

-如何塑造新治这个角色?用了哪些手法?

外貌描写,充斥了男性美,跟三岛由纪夫本身的对于男性美的憧憬有关,外貌的眼色总是跟“黑”“白”有关,都有力量,健康;心智纯洁质朴,混沌的意义。

新治的性格来自于大海,大海的意象在整个故事里面推动了故事发展

侧面描写,反衬:通过安夫反衬

P141最后(书的最后)“两个脸庞靠着脸庞……”“火”在书中是个重要的意象,“白色衬衫和白色浴衣”,白色又出现了……所有的人情美都是从歌岛这个美丽的地方出来的。“桃红色的贝壳”代表了两个人纯真的爱情。三岛由纪夫设定的这个结尾“他很清楚闯过那次冒险靠的是他自己的力量。”他的力量是来自于自然,在那种环境里得到了来自大海的力量。这是新治发现爱情,获取爱情的故事,同时也是他发现自己,向往外面的世界的过程。在故事开始的时候新治的理想是捕鱼供养母亲,而在最后新治想要上船去远洋轮上工作,走出歌岛。

-那三岛由纪夫到底想干嘛呢?为什么营造了这样的歌岛的环境但最后又留了一扇窗?
纯净总是会变得不那么纯净,桃花源不会永远存在,现实总归是现实,新治最后有这样的对话,两个新治比起来,后面第二个有变化的新治更加的成长立体。跟童话不一样,更加的现实。

三岛由纪夫在描写新治的部分,男性的健康美是不吝啬笔墨的,三岛由纪夫的一生迷恋的就是这种男性健康的美,本身从小体弱多病,因此

初江:天真烂漫善良成熟(跟新治比起来更成熟一些),成长经历并不是说是一个一帆风顺的经历,是被收养的,是家里最小的一个女儿,送给被人收养,通过对话,侧面描写介绍了她的背景,被新治听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塑造了人物的形象。勇敢,懂事,成长经历导致她是这样的姑娘,通人情世故,父亲有很大的权威但是还是忠贞于自己的爱情。

千代子:在故事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存在,人物的塑造推动了情节,没有千代子这个情节是推不动的,千代子这个人物有特殊的意义,是真正意义上将歌岛与外面的世界相联系的人物,除了千代子还有新治的弟弟去城里,三岛由纪夫想让我们看到歌岛与现实世界的不同,体现在两者的不同,矛盾,而这些都体现在千代子身上。她身上有歌岛居民的朴素的观念,又受到了现实世界的影响,她性格中的美好的东西都是歌岛赋予她的,但是不纯粹的贪婪地对于爱的贪婪和对注意力的贪婪都是现实世界给她的。千代子的矛盾同时是三岛由纪夫自己的矛盾,都体现在了千代子的行为上。是一个突出有代表性的人物

安夫:喜剧般的人物,整个《潮骚》中没有所谓的坏人,但是安夫在故事中算是一个反面人物,虽然不够构成十恶不赦的坏人,他试图强奸初江,做了坏事儿,但是让人狠不起来讨厌不起来。作者对他进行了心理描写,人物形象胖胖的憨憨的,通过心理描写可以深入到他的心里,通过他的心理描写可以看出他并不是那么可恨,反而有点憨,他嫖也到岛的外面去嫖,他还是尊重岛上的风俗的和道德的。

蜜蜂:非人物的人物,安夫没有能成功的强奸初江并不是因为初江力大如牛,而是因为蜜蜂来了。蜜蜂的插入突然就淡化了事件的恶劣程度。

新治的妈妈:和初江代表了歌岛女性的形象,歌岛对于女性的美的定义,与《大淖记事》中挑担子的女人,与歌岛中的海女,是一样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美的定义?因为很自然,很天然,与自然环境和价值观不可分开的。大海,悬崖,松树……和岛上的色调都体现出的是歌岛上环境的美,生活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女性的健康和坚强。

 

《潮骚》上课笔记

三岛由纪夫著作:《金阁寺》《春雪》《丰饶之

切腹自尽-很大勇气-追求极致的美

=《大淖记事》少男少女爱情故事被干扰被阻挠

环境,文章开头运用大量环境描写

为什么开头点出”歌岛最美的景观有两处“?

-因为跟大海有关,跟后面发生的故事有关,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八代神社是传统的(与岛上人民的生活融为一体,象征着岛上这种桃花源的与世隔绝),而岛的顶端是现代的

歌岛很美,而歌岛是什么样的美呢?

– “松树绿色尚浅,然而近岸的海面却染上春天海藻的暗红……”北方海域的美,但岛屿其实并不是传统意义上那种热带的美丽,而是“多石的荒凉的临水岸边”

 

羊脂球 人物塑造+次要人物

1.羊脂球的人物塑造

-通过鸟先生等人恶劣态度-笑脸相迎再到不管不顾的态度转变反衬出羊脂球的善良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作为妓女这种本应低俗的职业,在兵荒马乱的社会背景下羊脂球本身身心脱颖而出的纯洁善良

-“矮矮的身材,满身各部分全是滚圆的,胖得像是肥膘,手指头儿全是丰满之至的,丰满得在每一节小骨和另一节接合的地方都箍出了一个圈,简直像是一串短短儿的香肠似的(夸张-比喻的手法):皮肤是光润而且绷紧了的,胸脯丰满得在裙袍里突出来(形象的突出了羊脂球丰盈的体态),然而她始终被人垂涎又被人追逐,她的鲜润气色教人看了多么顺眼。她的脸蛋儿像一个发红的苹果,一朵将要开花的芍药(突出羊脂球脸的粉嫩和美丽);脸蛋儿上半段,睁着一双活溜溜的黑眼睛,四周深而密的睫毛向内部映出一圈阴影;下半段,一张妩媚的嘴,窄窄儿的和润泽得使人想去亲吻,内部露出一排闪光而且非常纤细的牙齿。”

正面外貌描写,描写出羊脂球长相外貌的美好和与黑暗社会的不符合-肖像描写与主题的联系,为什么要把她写成这样的形象?间接暗示她的人物性格,纯真善良,暗示了她是替罪羔羊牺牲品的身份

-“羊脂球一连好几次弯着身子,如同在裙子里寻找什么一样。她迟疑了一刹那,望了望同车的人,随后她安安静静挺直了身子”“羊脂球活泼泼地弯下了身子,在长凳底下抽出一个盖着白饭巾的大提蓝”

迟疑和活泼泼的对比,描写出了羊脂球内心对于分食物的心理活动,矛盾和思考

 

为什么羊脂球被安排成为妓女?

– 妓女是社会最最底层的人,莫泊桑选择了这样地位的人来抨击其他人的软弱

 

羊脂球和翠喜:对他人的赤诚之心,底层人民

全球性问题

 

 

2.选择一个次要人物,谈人物塑造以及其作用

修女

-“靠近伯爵夫人的位子上有两个嬷嬷,她们正捏着长串的念珠一面念着天父和祷告。其中一个是年老的,脸上满是麻子,仿佛她的脸上曾经很近地中了排炮的许多散子似的。另一个,很虚弱,有一个漂亮而带病态的脑袋瓜和一个显出肺病的胸脯,那正是使她们毁坏肉体而成圣徒的吃人的信仰心侵蚀了它

修女的描写是病态的,丑陋的,和修女本身这个立场和态度有了鲜明的差别,修女应该是善良高尚美丽的,但是这里对修女的描写确实丑陋病态的,与羊脂球的外貌也有鲜明的对比

教会和妓女的对比,教会:清心寡欲,剔除了人的欲望,所谓的清修的教会,但是对于修女的“没吃完的香肠又被包了起来”等行为的描写,体现出了表面的清修但是内里的坑坑洼洼,都是贪婪的人

-“但是羊脂球用一到谦卑而甜美的声音邀请两个修女来分尝她的便餐。她俩立即接受了,在含糊道了谢之后,并没有抬起眼睛就很快的吃了起来”“含糊”和“没有抬起眼睛”暗示了她们的没有礼貌,伪善,自私。之后的“祷告”是虚无的,对于哭泣的羊脂球来说,给予食物是更加直接的方式,但是她们选择了祷告而非给予食物,看出了伪善和自私。

-“两个嬷嬷本来是只在吃饭的时候才出来的,早就低着头什么也没有说。

施暴人之中时有合约的,群体暴力的人们都是自私的,修女在群体暴力中的位置是冷漠的,表面上没有直面中伤被暴力者,但是她也没有出面阻止这种暴力行为,而是任凭暴力事件发生,也是冷漠纵使惯着事情发生的人。

 

另外:

p12-“但是不久,三个贵妇人的谈话又开始了,有了这个“姑娘”在场,她们突然变成了几乎是非常亲密的朋友。觉得面对着这个毫无羞耻地卖身的女人,她们应当把有夫之妇的尊严身分结成一个团体;因为法定爱情素来高出自由爱情的头上。”很明显的反讽,人总是想要加入一个群体里,但是群体里肯定有一个施暴者,有些人为了被一个团体所接受会从而成为施暴者

伯爵-代表着上流上层社会,虚伪,表面上保持衣冠楚楚高贵的姿态,内心是虚伪肮脏自私的,语言外貌行为描写,“伯爵是个气派雍容的老绅士,他尽力修饰自己的服装以加重他和亨利四世的天然相似之点”“所以,这样一种献殷勤的事情原是您在生活当中常常遇见的,而您现在不愿接受,反而宁愿让我们留在这儿,难道想教我们也像您自己一样,来冒犯一切可以跟着普鲁士人的溃败而起的暴烈行动?””

Paper 2 准备

范文

老师评语

1.本篇卷二论文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结构清晰完整

层次清晰

中有转折承上启下却不偏题也不打破结构

一连串的分析赏析之后最后归于总结

2.本篇卷二论文在对文本主题内容的理解与诠释方面有哪些可取之处

理解主题内容后,联想并分析各个作品

紧扣主题同时发展文笔

3. 划出本篇论文对所评论文本文学手法的评论

“巨树”的意象,承接“水声”“清香”而来……

分析细腻得体恰当

转折承接上下文的用句“不仅……而且”之类的

4. 与自己平日所写文章相对比,本文在语言方面有哪些可以借鉴之处

自己写文章, 有些条理不清晰,分不清专业用于之类的区别和什么时候在哪里用什么词合适,比如说“伏笔”和“铺垫”之类的,运用语言不太恰当。一开始写赏析是顺着写下来,没有什么结构可言,甚至可能偏题。后来会围绕着主题走但是不够细节化,重点经常放错。有的时候只专注于用词表面美之类的而不贴合实际,仿佛是自己在写文章而不是赏析别人的文章。

  • 需要学会巧妙正确地运用专业用语
  • 用词准确恰当贴合实际
  • 不偏题
  • 适当发展文笔

 

《无声告白》第四-五章上课笔记

玛丽琳,詹姆斯和莉迪亚的关系,但是同时也要关联到詹姆斯和其他孩子的关系:父子关系

詹姆斯和儿子之间的关系:关系微妙,这一家子的人都不会沟通,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感情。第一次冲突是在莉迪亚的葬礼上,詹姆斯永远心口不一,两人之中的冲突最早发生在玛丽琳离家出走后,p85页中提到其实詹姆斯是想要和内斯度过美好的父子时光的,但是詹姆斯从小都是被孤立的,而他觉得内斯在之后会成为有名气,成为他没有成为的那个孩子,把期望全都放在了内斯的身上。内斯学习成绩好,而对詹姆斯来说,这是不重要的,他想要的是一个被社会所接受受欢迎的青少年,是自己从来没有成为过的人。p81页,其实孩子对于其他人对自己的观感是非常敏感的,当内斯来到游泳池的时候内斯变得很紧张““非得去吗”内斯摆弄着毛巾的边缘。”“詹姆斯对小孩子之间的气氛并不敏感,儿子的羞怯和迟疑激怒了他,他心目中的那个自信的年轻人一下子缩小成紧张的小男孩,瘦弱、矮小、像个驼背一样畏畏缩缩。尽管他不愿承认,内斯——那个扭着腿,一只脚踩在另一只脚上的小家伙——让他想起了自己这么大的时候。”詹姆斯从内斯的身上看到了以前的自己,从而感到愤怒,自己没有朋友却让自己的孩子去交朋友。p87页的倒数第一段第二行,“詹姆斯花了几分钟才认出杰克,霎时,充满嫉妒的羡慕涌上心头。杰克游得很棒,姿态从容自信,动作优美,在孩子群中非常显眼。”看到杰克会很羡慕,而杰克在社区中被认为的是一个野孩子,詹姆斯在这个时候开始联想,联想起他小时候想的,典型的美国梦的快乐家庭-因为他小时候从来没有敢于把别人请到家里来玩儿。

又一次从孩子的反应的身上看到当时社会对于华人的鼓励和歧视(p88)“

等詹姆斯回过神来,他发现内斯成了“捉人者”。但情况有些不对劲。别的孩子都游到池边去了,他们纷纷忍着笑钻出水面,爬到岸上。内斯闭着眼睛,一个人漂浮在池水中央转着小圈,双手在水中探路。詹姆斯听到他说:“马可。马可。”“波罗。”别的孩子叫道,他们围着浅水区转来转去,把手伸进水里扑腾,循着水声,内斯从一边挪到另一边。“马可。马可。”他的声音里透出了哀怨的动静。这不是针对儿子个人的,詹姆斯告诉自己。他们一直是这么玩的;他们只是在玩游戏。只是在胡闹而已。不关内斯什么事。“然后,一个稍大一点的女孩——也许十一二岁——喊道:“中国佬找不到中国啦!”其他孩子哈哈大笑。詹姆斯的心猛地一沉。水池里的内斯不动了,胳膊漂在水面上,不知道该不该继续。他展开一只手,随后又默默握紧。””这是赤裸裸的语言的歧视,在这时最想得到的是来自父亲的安慰,而这时的现实情况是父亲在旁边观看,逃避,并没有做出父亲所应该有的责任和担当,不面对,沉默的面对,都是逃避。

虽然父亲“他有点想把儿子揽进怀里,告诉他,自己明白他的感受。”,但是詹姆斯终究没有作为,不作为对家人之间的关系有很大的负面影响,父子之间的裂缝越来越大,在p90,詹姆斯出现了回忆,是他小时候被欺凌的回忆,“他从未对任何人提起这件事,却一直记忆深刻。所以,他想要告诉内斯,自己理解他的心情:被戏弄的屈辱,无法合群的挫败感。同时,他还想摇晃儿子,扇他一巴掌,硬把他逼成不同的人。”但是詹姆斯终究还是保持了沉默,是内斯对于父亲的第一次失望,也是父亲对于自己父亲之梦的第一次失败。他想要把自己没成功培养儿子的失败灌溉在莉迪亚的身上,“星期天早晨,玛丽琳回到家,发现内斯闷闷不乐地坐在早餐桌前,詹姆斯摆了摆手,简短解释道:“昨天一群孩子在游泳池逗他玩,他需要学会接受玩笑。””

 

第五章-母亲的失踪

叙事的顺序又改变了,时间跳到莉迪亚死后,正序,回到了正常的时间线。

从汉娜,孩子的视角来看莉迪亚的死给这个家庭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p99页,“对于那个夏天母亲的失踪,汉娜一无所知。因为,她出生之后,家里人从未提过这件事,即便说了,也于事无补。”“她蹑手蹑脚地走下六级吱呀作响的楼梯来到前厅,像猫一样绕到门口,没敢去踩门口的玫瑰花地毯,因为底下的地板会发出响声。”她像猫一样,她想要找出姐姐死的真相,想要去理解姐姐那个时候的心情,那个时候的心路历程是怎么样的。p100,汉娜的秘密-秘密进行自我调查,去经历姐姐死亡的道路和过程,汉娜像妈妈,很善于怀揣秘密做准备,在离家出走之前很善于做这样的事。p101,湖-出现了,湖对汉娜来说“汉娜一直爱这个湖,现在,它却变成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地方。”汉娜为什么爱这个湖?-因为他们家之前一直在湖边晒太阳,游泳,对于汉娜来说这湖是一家人美好幸福的象征,是把一家人联系在一起的纽带,但同时也是把这家人拆散的原因。p102,“如果放在过去的夏天,这个湖将是一如既往的可爱。”这些美好的场景只会在湖边发生,“内斯和莉迪亚会穿上泳衣,在草地上铺上毛巾,身上涂着婴儿护肤油的莉迪亚会躺在上面晒太阳。如果汉娜非常幸运的话,莉迪亚会允许她在自己的胳膊上也涂一些油,”汉娜其实在这个家庭里地位很低,非常卑微,并没有得到这个家庭的爱。“今年夏天他们不会来湖边了,而且永远都不会来了——不用问她也知道。”莉迪亚死在湖边,这样美好的日子再也回不来了。从汉娜的角度眼里可以看出莉迪亚死的原因,“尽管大学已经找人代替詹姆斯完成这学期的工作,但是过去三周,她父亲天天都在办公室。她母亲在莉迪亚房间里一待就是好几个小时,盯着每一样东西看,却什么都不碰。内斯在房子里踱来踱去,仿佛笼中的困兽,他打开碗橱再猛地关上,拿起一本本的书,再把它们扔到地上。对于这些,汉娜一言不发。虽然没人刻意制定规矩,但她已经知道,家里的新规矩是:别提莉迪亚,别提那个湖,别问问题。”从孩子的眼里看到这些,会给孩子带来黑暗的记忆和心理创伤。“别提莉迪亚,别提那个湖,别问问题。”-这样的制度是没有用的,想通过强制的忘却来忘记一个人,是不可能达成这样的目的的。

虽然汉娜是很卑微的,是很微小的,但是她本身是温暖的,她在默默的观察每个人的细节。

p104,“早餐时间,内斯来到楼下,听到父母在争执着什么,就站在厨房外面的过道里。“一晚上没锁门,”他母亲说,“你竟然都不在意。””父母在争执门有没有锁上,而对此汉娜的表现是“桌子那头,汉娜不安地对着她的烤面包和牛奶扭动着。对不起,她恳切地想,我忘记了链子,对不起,对不起。父母却没有注意她的异常,实际上,他们对她视若无睹。”汉娜一直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没有人关注她,莉迪亚的事情靠锁门和恐吓是避免不了的,但是他并没有说出来“一阵长久的静默过后,詹姆斯开腔道:“你真的觉得在门上加条链子就能改变一切?””p105″送报的男孩在门廊里扔下一份报纸,今天的新闻是《本市居民安葬女儿》。”报刊的报道是代表社会的视角,第一次刊登这件事是带有讽刺意义的,依旧有种族歧视“东方”,而这一次是“本市居民安葬女儿”,可以从很多侧面描写看到莉迪亚,从各种侧面描写中,莉迪亚在观众的眼中成型了。““我们和你们提供的名单上的人谈过了。”菲斯克警官翻了翻笔记本,“卡伦·阿德勒、帕姆·桑德斯、谢莉·布莱尔利——她们都说和莉迪亚不熟。””““我们和莉迪亚的一些同学和老师谈过,据我们观察,她的朋友不多。”菲斯克警官抬起头,“你们觉得莉迪亚是个孤独的孩子吗?””““孤独,”他慢慢地重复了一遍,“她确实经常独处。””詹姆斯依旧在逃避,他不想承认莉迪亚与自己以前一样,显眼的东方人“他想要告诉自己,莉迪亚和他不一样,她有朋友,她只是人群中的普通一员。”““她很忙,”玛丽琳打断道,“她在班上非常努力,有很多功课要做,要学很多东西。”她热切地望着两位警官,好像怕他们不相信自己,“她非常聪明。””玛丽琳的反应与詹姆斯完全不一样,一个在乎学业一个在意社交,母亲只在乎女儿的成绩好不好,能不能成为一个医生,父亲在乎的是女儿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而他们从来不在乎莉迪亚本身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

玛丽琳与警官的沟通中可以看出,莉迪亚与母亲之间没有了解的成分在,玛丽琳完全没有在回答警官的问题,在莉迪亚死之前,也从来没有在意过女儿的感受,反而一直都在说莉迪亚成绩是好的,她只在乎女儿的前途,学校里学习的成绩等等。

p108,从内斯的角度,“他一直在纠结要不要主动给警察打电话,告诉他们杰克有嫌疑,以及他为什么有嫌疑。如果换了别的地方的警察,或者换了别的时代,或者,如果莉迪亚是谢莉·布莱尔利、帕姆·桑德斯、卡伦·阿德勒这样的普通女孩,不被别人视为异类的女孩,警方可能早就像内斯一样盯上了杰克,去调查他那些不光彩的历史:老师抱怨他在课桌上胡涂乱画、侮辱同学,其他女生的哥哥控诉杰克骚扰他们的妹妹。他们也会重视内斯提供的信息——杰克和他妹妹厮混了一整个春天——然后得出相似的结论:一个女孩和一个男孩,单独待在一起这么长时间——所以,不难理解内斯对杰克怒目相向的原因。警察也会和内斯一样,在杰克的言行中发现可疑的蛛丝马迹。”-异类的女孩-亚裔的歧视。

p110,“你也许应该加入几个俱乐部,亲爱的,认识些新人。你想参加暑假班吗?会很有趣的。”两句话,前一句是父亲说的,后一句是母亲说的,内斯和父母的关系怎么样?从这句话里就可以看出来了,一个人只在乎交朋友,一个人只在乎成绩。““我们的父母?”内斯说,他惊讶地发现,自己讲话的声音完全变了,“当然好了。””“突然,内斯开始哭起来,把他自己都吓了一跳。湿答答的泪水顺着他的鼻子流下来,钻进衬衣领口。”这时内斯才发现,可能不是杰克,自己一直都怀疑错了。之后场景又换到了房子里。

玛丽琳和詹姆斯的争执,都表现出了他们两个人的失败:家庭主妇&东方人,激发了互相的不安全感

“到了外面,汉娜和内斯不约而同地朝着一个地方走去:湖边。她边走边警惕地扫视着小街,仿佛他们的父亲可能会从哪个角落出现,不再生气,愿意回家。但她什么也没发现,只看到几辆停着的汽车。然而汉娜的直觉总是准确的。开出车道以后,詹姆斯也被那个湖吸引了过去。他围着它转了好几圈,玛丽琳的话言犹在耳。”这个时候家庭中三个成员都被湖吸引了,湖代表这莉迪亚的四,而妈妈还在别人身上找原因,詹姆斯只了解了莉迪亚死的一小部分原因-格格不入,依旧站在自己的角度-被孤立,没有朋友。

远程上课-《无声告白》笔记

第三人称全知视角

主线索-莉迪亚的死因

还有一条线索-一条回忆的叙事线索,是母亲离家出走

文章的开头-大量的日常叙事用非常密集的细节来构建与读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大量细节的堆积-”一支削好的铅笔“”父亲上班时听的收音机“,更加的日常缓慢,从上帝视角我们已经知道莉迪亚死了,而家人还不知道,从而他们会进行平常的日常生活只不过是带有的情绪不同。

稳中有玛丽琳会议的插叙,其实莉迪亚在十一个月大的时候就已经有了秘密,”乳臭未干的莉迪亚竟然有了秘密。“在这之前,玛丽琳有一段心理活动描写,着些细节烘托了玛丽琳当时非常焦虑非常恐慌的心理。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有这种感受,人的第六感会感知到大难将至的恐慌。文中有很多的细节,作者手中的各种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的饱满。

P7的倒数第二段,同时在第一章里面有大量的细节描写,突出了种族歧视这个主题,P3中内斯和汉娜在杂货店,有一个女人拦住他们问他们是不是中国人。

种族歧视-蓝色标签

女性主题-橙色标签

当警察来找莉迪亚的照片时,每个人对用莉迪亚的照片都有不同的意见,表达出了他们对莉迪亚的理解或者是不了解。p2对莉迪亚房间的描写“楼上,玛丽琳打开女儿房间的门,发现床上似乎没有人睡过——羽绒被下面是边角折叠整齐的床单,枕头松软凸起,没有丝毫凌乱的痕迹。地板上胡乱扔着一条深黄色条绒裤子和一只彩虹条纹的袜子。墙上挂着科学展颁发的绶带,还有一张印着爱因斯坦头像的明信片。莉迪亚的帆布旅行袋堆在衣柜旁边的地板上,皱成一团,她的绿色书包摊放在书桌上。梳妆台上是莉迪亚的“柔宝宝”乳霜瓶,空气中还飘散着婴儿护肤品特有的香甜气味。然而莉迪亚却不见了。”-从房间的描写中可以看出莉迪亚是一个很正常的女孩,有明信片,墙上挂有科学家的东西,从中可以看出母亲对莉迪亚的压力和严格的要求,从宝宝护肤品可以看出她其实看上去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女孩子,但是最后一句却写的是“然而莉迪亚却不见了”真正的莉迪亚与她表现出来的是不一样的。

p17页非常轻微的提到了一下女性主题有关的细节“伍尔夫一家搬来时,所有的邻居都在背地里谈论珍妮特·伍尔夫是怎么离婚的,还有珍妮特在医院上夜班时,杰克是怎样到处乱跑的。”-对职业女性的不友好。

 

第二章,警察抽干湖水找到了莉迪亚,我们和家人们都知道了莉迪亚已经死了,但是作者没有接着去讲找到了莉迪亚的尸体后家人们的表现。“为什么会出这样的事呢?如同任何事一样,根源在父母。因为莉迪亚的父母,因为她父母的父母。因为很久以前,她的母亲就失踪过,她父亲把她母亲找回了家。因为她的母亲最希望与众不同,她父亲却最想要融入人群,而这两件事都是不可能的。”“为什么会出这样的事呢?”作者又抛出了一个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玛丽琳的失踪其实是莉迪亚死亡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因为母亲喜欢与众不同,父亲却想要融入人群中,这两件事都不太可能,产生了矛盾,使莉迪亚身上又多出了一个压力。

第二章里面女性主题的细节描写:p27“不想当护士吗……”辅导员语言的描写都透露出了辅导员对玛丽琳身为女性的身份的歧视,“你为什么不试试化学呢”,尽管玛丽琳在物理上得到了很高的成绩,辅导员还是不赞同她的理想,甚至觉得她不行““不想当护士吗?”他轻声笑着,从文件袋里抽出玛丽琳的高中成绩单研究起来。“嗯,”他说,“我看到你在高中物理课上取得了很高的分数。”玛丽琳拿了全班最高分,在每次考试中都名列前茅,她热爱物理。然而辅导员不可能知道这些。在成绩单上,只有一个字母“A”。玛丽琳屏息静气地等待,担心辅导员会告诉她,自然科学太难,她最好还是选些别的,比如英语或历史。她已经想好了要如何反驳。不过,辅导员最后说:“好吧,你为什么不试试化学呢——要是你觉得自己能行的话。”说完就在她的课程申请上签了字,交了上去。”“去化学实验室报到时,玛丽琳发现屋里有十五个男的,只有自己是女的。有时,讲师会轻蔑地咂着嘴说:“沃克尔小姐,请把你金色的头发扎好。”还有人会问她:“我来帮你点酒精灯吧?”“我帮你打开那个罐子?”如果哪天她打碎了烧杯,第二天上课时,会有三个男生冲过来对她说:“小心,最好让我们帮忙。”她很快意识到,不管说什么,他们都喜欢用“最好”这两个字起头:“最好让我帮你倒掉这些酸液。”“最好靠后站——它会爆掉的。””——头发长见识短这种歧视在文中也透露了出来,女性千百年来受到的歧视,甚至只是因为长发。为什么会说“把你的头发扎好”其实是在提醒她作为女性的身份,后面说同学们的各种帮忙,都是男同学,都是因为他们打心底中认为身为一个女性她是做不好这些工作的,必须要有人帮忙,但是玛丽琳最后用自己的努力和成绩让讲师收起了自己的嘲弄和蔑视。“到了期中考试的时候,她已经在每次测验中取得了第一名,讲师也早就收起了嘲弄的笑容。”

p28页的第二段,“她一直都喜欢用这种方式让人刮目相看。”这个地方也呼应了这张的第一段里面讲,莉迪亚的母亲最希望与众不同,在第二段里面插入了一段社会背景的描写“当时是1952年,虽然波士顿的科研人员正准备开发一种能够永远改变女性人生的药物”“但是,女孩们还是得穿裙子上学。”社会背景也点名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女性收到的歧视与不公,只能穿着裙子上学,没有选择而是必须穿裙子。–避孕药–改变女性人生的药物,女性本身就处在一种劣势上面。自古以来从没有强硬的要求男性,比如说必须要穿裤子等等,他们可以选择穿裙子-苏格兰(虽然是传统但是既然有这样的传统也可以看出此意)。

“而在弗吉尼亚,她的要求会被视为激进,因为每个高二女生都要上家政课,玛丽琳的母亲多丽丝·沃克尔还是帕特里克·亨利高中唯一的家政课教师。”为什么高二的女生一定要上家政课?大家认为女性最终的归宿与生活总是会变成一个家庭主妇,玛丽琳的母亲在此出现了,她对玛丽琳的希望与要求是玛丽琳穷极一生想要摆脱的,呼应了章节的开头。每一代都给下一代画了一个图,给了一个希望,而在下一代的心理中一直想要摆脱这种希望,虽然玛丽琳的母亲和玛丽琳对莉迪亚的要求是截然不同的,但是带来的重压都是相同的。想要摆脱的这种过程中,也是认同身份地位不同的一个过程与妥协。“玛丽琳的母亲多丽丝·沃克尔还是帕特里克·亨利高中唯一的家政课教师。”

 

之间漏掉的一些都没听到

《无声告白》课上笔记2

明线是莉迪亚的死亡,暗线是母亲的离家出走

每一章的概括

整篇文章运用的是第三人称全知视角(上帝视角),可以使读者从多方面并且细致的看到莉迪亚死亡的原因,只有全知视角才可以在小说的开头就抛出“莉迪亚死了,但是他们还不知道”这样的悬念给读者,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的眼球。正运用了全知的视角,全文每个人的秘密才可以被洞悉。

第一章-

人物:莉迪亚他们全家都出场

环境:家-厨房,莉迪亚的房间/小镇/詹姆士的办公室

社会环境:男人工作女人在家里/(侧面描写表现出当时社会的种族歧视p9)种族歧视“教务长办公室的一位接待员以为他是前来访问的日本外交官,问他旅途是否愉快”/P10路易莎出场的时候,“她是自己的第一个东方学生”(华人的社会地位)“他看到她的目光从相片中他的脸移到了他妻子和孩子的脸上,然后又扫视回来。“噢,”过了一会,她说,他能看出,她正试图掩饰自己的疑惑,“你的妻子——不是中国人?””(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侧面描绘出了华人的社会处境-异族通婚是非常非常少见的)/”有一次,一个女人在杂货店拦住他们问:“你们是中国人吗?”听到他们肯定的回答,女人点点头,表现出一副洞悉一切的样子。“我就知道,”她说,“从眼睛就能看出来。”说着,她用手指尖向外扳了扳外眼角。”(赤裸裸的歧视)/“伍尔夫一家搬来时,所有的邻居都在背地里谈论珍妮特·伍尔夫是怎么离婚的,还有珍妮特在医院上夜班时,杰克是怎样到处乱跑的。”(背地里讨论别人的离婚,仿佛是把杰夫到处乱跑的原因归结于母亲的工作,对于单亲妈妈女性工作的偏见很大)

人物环境社会环境等都终究与主题的表达

“这个时候,与平常一样,母亲在莉迪亚的粥碗旁边放了一支削好的铅笔,还有莉迪亚的物理作业,作业中六个有问题的地方已经用对勾标了出来。”-(这里可以看出母亲对莉迪亚的严格要求)“莉迪亚的父亲正在开车上班的路上,他把收音机的旋钮转到WXKP频道,WXKP是“俄亥俄州西北地区最佳新闻频道”的缩写,喇叭里传出的静默让他心烦意乱。”-(不知道为什么父亲会觉得心烦意乱,但是作为全知视角,读者会知道莉迪亚已经死了,看到琐碎的往常生活的日常活动,反而会营造出不安反常的氛围,其实这是读者也会感到心烦意乱)“莉迪亚的妹妹坐在厨房角落的一把椅子上,盯着碗里的玉米片,一片一片地吸到嘴里抿碎,等待着莉迪亚的出现。最后,她不耐烦地说:“莉迪亚今天真能磨蹭。””-(汉娜一片一片吃玉米片,反映出她是一个很慢的-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细节的人)

“星期四早晨天刚亮,警察抽干湖水,找到了莉迪亚。”-(整整的一章,到了最后才让故事中的人知道莉迪亚死了,拖延的效果营造了紧张,让人烦躁不安的气氛,整个情节的张力就出来了)